第五十章:揭开腐败的盖子-《大明太师陈云甫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就进了私人的口袋里?
    这也太儿戏、太荒谬、太无法无天了!
    “户部不查,难道陛下也不查吗?”
    三十万石啊,这可不是少数,国库一下少了那么多粮食,难道朱元璋都不问的吗。
    “陛下当然过问了。”翁俊博说道:“不过那个时候,胡惟庸还在擅权,他不希望地方上闹出太大的动静,就替我们遮了过去,只说是浙江发了水灾,减产严重。
    后来我们就没再这么大胆过,每年也就五万、三万石的贪墨着。
    再及后,浙江地方的府县也有样学样,都是带着空白的只有一方大印的公文来交数,我也就默许了下来。
    用耿元亨的话说,咱们吃肉,总得给地方一口汤喝,这样才不会有人把锅给掀了,大家都有饭吃,嘴也就堵的上。
    这些年,仅浙江一省贪墨的粮赋就将近六十万石了。”
    “安然该死!”陈云甫写下六十万石这个数字的时候,咬牙切齿是真个恨到了骨子里。
    六十万石啊,可以活多少老百姓的命!
    那邵质也是倒抽一口子凉气,而后痛心疾首的说道。
    “老夫实未曾想过,那安然竟是如此一个人。”
    见陈云甫看向自己,邵质解释道。
    “洪武十二年,当时的都察院还叫御史台,安然从浙江调任御史台任右都御史,当时韩国公李善长兼任左都御史。
    后来安然在任上致仕还乡。”
    致仕还乡?
    这算什么,平稳着陆吗。
    陈云甫还在咬牙切齿,又听邵质惊呼道:“怪不得。”
    “什么怪不得?”
    这一惊一乍的,属实有些吓人。
    邵质继续说道:“贤侄,怪不得那杨汝贤会涉案,当年杨汝贤就是因为安然的举荐才一步步走到刑部右侍郎的位置上,洪武十四年,杨汝贤出任左侍郎。”
    大明朝政治人物的关系线已是越理越清楚。
    这是腐败窝案啊。
    (以上历史人物皆为史实,安然举荐杨汝贤担任刑部侍郎,后杨汝贤的履历在郭桓案案发后就再没有出现在明实录中,按说杨汝贤这种级别,无论是致仕还是调任都会有记载,可直接消失只能说明,涉入郭桓案被杀。)
    第(3/3)页